安庆市体育系统锐意进取、务实创新,2017年8月,市教育体育局荣获“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,这是中国体育届的至高荣誉,全国40个,安徽仅2个;获评“体育强市建设示范市”和“创建体育强市达标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,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,体现在五个“度”上。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。借省运会东风,狠抓场馆建设,投入超过30亿元,新建、改扩建体育场馆60万平方米,一举实现县县有场馆的目标,全面完成市级公共体育设施“五个一”建设,体育基础设施“一步跨十年”,体育场馆数量、质量跃居全省前列。在市区建成“三大中心”,即市体育中心、全民健身中心、水上运动中心。大力推进县域公共体育设施“五个一”建设,各县(市)公共体育场和中、小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拥有率分别达到60%、50%。推进“万千百”农村体育和“511”城市体育行动计划,累计建设超过1600个项目,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。全民健身长度持续拓宽。出台《安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16—2021年)》。建成市级协会30个,会员总数超过2万人,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8652人,实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(站)县域全覆盖。常态化参加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。每年一度举办市民运动会。太湖、望江获全国门球、柔力球之乡的美誉。竞技体育高度持续提高。成功举办省十三运、省六残运、第七届民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,省运会参赛成绩位居全省第二,这是安庆市首次举办全省大型综合性运动会,也是安庆市竞技体育创造的历史最好成绩。市游泳水上运动中心成功创建“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”。推进“青少年体育塔基工程”,长期在训运动员1500余人。现有69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、28所体育传统(特色)项目学校。产业发展维度持续拓展。坚持规模化、市场化、品牌化“三化同步”。以申洲针织、安鑫体育、潜山永大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,以岳西天峡、彩虹瀑布、巨石山为代表的体育休闲产业,发展势头迅猛。全市现有124家体育企业,3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,体育产业规模全省第二。太湖全国公开水域游泳比赛、桐城“健康安徽”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、天柱山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等办成品牌赛事。体育改革深度持续加大。与江苏南通爱玛会公司合作,对市体育中心等五大体育场馆实行委托运营管理,省委办公厅《安徽信息》2016年160期刊登“安庆市采取委托运营增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”。制定《安庆市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运营管理考核办法》,探索运动代金消费卡抵用现金办法,拓展场馆使用功能和使用效率,承接了汽车展览交易会、建材展、家电展等大规模活动。